找到相关内容2922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黄庭坚诗禅交融的生命实践--论禅学修养对黄庭坚诗歌创作与理论之影响

    。似僧有发,似俗无尘。作梦中梦,见身外身。 (〈写真自赞五首(之四)〉)  黄庭坚对于世间荣华富贵,名利权位,得失心都视如过眼云烟。自云过著「似僧有发,似俗无尘”的生活,兼具入世与出世的修道理念。...

    谢智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22473438.html
  • 洞山禅师生平及禅法思想的价值

    理性自觉,选择是多元的——既可学王祥卧冰,更可   如目连救母;既可入世,更可出世。洞山良价如此智悲兼运的突出个性,不能不深刻地影响到他的云水生涯。   二、洞山良价悟道因缘   洞山在五泄山灵默禅师...

    如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222273505.html
  • 依据圣言量来建立人间佛教

    精神所在为人间,其所教化为人间教化  ,非非人间更非厌离人间,是故依圣言量建立人间佛教。  153页  大乘佛教之立场,固为入世矣。其精神所系,殆全为牺  牲主义,凡所作业,皆以利益众生为前提。盖小乘...邪法以害人也。原为人间之佛教  ,因之亦多为人视为非人间教。原为入世救人之菩萨,亦被  视为非人间之怪物矣。总之,菩萨之行,有程序,有浅深,  随类教化,随分修养,既在人间应作人间  190页  之菩萨...

    法舫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495673736.html
  • 心灵环保与社会和谐

    的利益不会得到永恒的幸福,而且,往往适得其反,所以,佛教树立了大乘菩萨心行规范,从力行十善到慈悲为怀,把入世度生作为佛教徒最高的理想和社会责任。 4、佛教环保始于“共生共荣”的慈悲心。 人类,不论...

    觉 醒

    |心灵环保与社会和谐|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01773881.html
  • 《楞严经》漫谈

    翳(yì,眼角膜上所生障蔽视线的白斑),见空生花,花非实有,因翳而在。佛为医王,来医眼翳,翳病清除,故为度生。花本无有,故为无度,非度非无度也。佛应身入世,非真非假。他就仿佛作了一位大...

    曾琦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9383073942.html
  • 台湾传统佛教建筑空间的儒释道混合特质

      。斯亦大运之兴欤?抑余更有说焉.沙门者,弱门也.佛法虽  大,王法卫之。此何以故?道无形而方微,法非象而不显.参  阴阳以立极,显其象者也;备体用而修真,精于微者也。是以  入世制之以王法,出世超...

    黄兰翔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9390473975.html
  • 唐湘山宗慧禅师《牧牛歌》析论

    Paul Tillich)提出,用以界定宗教本质的要素,原未特别指涉到对世间的态度,吴汝钧引申其定义,并以之表征禅宗建立于入世方面的人生意义与目标。本论文采用吴汝钧的观点,详见吴汝钧:〈十牛图颂所展示的禅...

    蔡荣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9390673977.html
  • 神圣化 OR 世俗化——佛教慈善何去何从?(二)

    要通过佛教特有的经济活动,走出传统的寺院,进入真实的人间社会。这是一个基本的入世路径。 中国当代宗教的发展,国家制度的安排之中,就包含有宗教组织实行自养的政策,这就是宗教团体和寺观教堂可以兴办生产、...

    佚名

    |佛教慈善|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03374248.html
  • 陶渊明

    12篇,另有一些作品的真伪还不能肯定。   陶渊明熟谙儒家学说,诗文中引用儒家经典很多,仅《论语》就有37处。他有儒家的入世精神,也像儒家那样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但不拘守儒家经典的章句,显得通脱而不...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015774439.html
  • 从朱熹鬼神观谈三教辨正问题的儒学理论建构

    来建立人间的道德秩序,可以说是一个以儒家价值哲学与鬼神存在的世界观共同结构的宗教哲学体系[4]。我们也看到,道家老子虽然提出了减损欲望的修养哲学,但是终极目的仍然是维护百姓生活福祉的入世哲学,可以说是...

    杜保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574839.html